行业新闻: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2012年9月14日,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期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举行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40余名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委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首先代表秘书处及委员汇报了自2010年10月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以来至今近两年时间里,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具体工作、未来的工作目标,并分析了现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2010年10月至今,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组织常委会议。
2. 拜访在京院士和顾问,各位专家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意见。
3. 组织申办北京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4. 组织了两次近红外光谱技术研讨会。
5. 成立“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这是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区域间的团队。
6. 组织完成“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分析方法通则”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7. 组织申请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和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并获得批准。
8. 组织申报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9. 组织近红外光谱培训班。
10. 出版内部刊物《近红外通讯》。
11. 网站维护,开辟“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
12. 增补新委员,增加专业委员会学术工作的活力。
13. 筹备设立“近红外光谱分会”。
14. 财务收支情况汇报。
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刘慧颖高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1. 每两年组织一次针对当前热点行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
2. 根据委员的建议和需求,每年不定期的组织举办行业和区域的学术研讨会。做好产学研用协作研发攻关和示范工程,争取在今后1-2年内有效利用学会平台,积极做好政、产、学、研、用的协调工作,争取成功申报1-2个科技研发和示范工程项目,为制造业创造引进合作技术和开创国家的流程工业、仪器国产化发展的良好开端做出贡献。
3. 与仪器信息网合作,进行国内外近红外仪器制造企业专项调研。借鉴发达国家仪器厂商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仪器厂商的崛起搭建平台,争取今后在近红外仪器制造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对于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刘慧颖高工分别从经济效益问题、社会效益问题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
袁洪福教授主要谈了自己在担任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的三点工作感受。首先袁洪福教授简要谈了自身工作的突出点及不足之处。
其次袁洪福教授对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代表表示感谢,他说到:“虽然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这和全体委员的不求回报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最后,对于近红外光谱委员会未来的发展,袁洪福教授表示,“目前我们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这个圈子的发展很和谐,大家都很团结。但如果近红外光谱技术要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内的科研交流,而要把我们的研究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相结合,这样我们的队伍才会更加有活力,近红外光谱技术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们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还比较少,同政府、社会的联系还比较浅。当然要做好这些事情也不容易,希望我们能够有优秀的人才去组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更好的发展。”
随后会议进行了7名候补新增委员自我介绍。接着,刘慧颖高工公布了新任副秘书长和主任委员名单。经过近红外光谱委员会常委讨论决定:近红外光谱委员会副秘书长姚建垣先生由于从聚光科技退休,其职务将由聚光科技副总经理马放均先生担任。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辉华教授将担任副主任委员一职,以后不在秘书处工作。另外专业委员会还新增了两名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闵顺耕教授。
最后,刘慧颖高工就目前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香山科学会议的召开、申请成立分会等问题向与会代表做了通报,希望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专业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杰创立红外成像仪